海上孤岛的文明突围:解码明郑政权的三重镜像
2025年夏夜,台南安平古堡的考古队发现了一本泛黄的《东宁律例》。书页间夹着一张1681年的贸易清单:硫磺300担、鹿皮5000张、英制燧发枪200支。这份尘封344年的文件,揭开了明郑政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——这个被史书定义为"反清复明"的流亡政权,实则是17
2025年夏夜,台南安平古堡的考古队发现了一本泛黄的《东宁律例》。书页间夹着一张1681年的贸易清单:硫磺300担、鹿皮5000张、英制燧发枪200支。这份尘封344年的文件,揭开了明郑政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——这个被史书定义为"反清复明"的流亡政权,实则是17
1661年4月30日凌晨,福建沿海的晨雾尚未散尽,郑成功的舰队已悄然逼近鹿耳门水道。这位时年38岁的将领立于船头,目光坚毅地望向那片被荷兰人侵占已达38年的中国领土——台湾。
提及台湾历史,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悲壮画面,但鲜少有人了解,在郑成功挥师东渡前的38年间,台湾南部曾存在一个由荷兰东印度公司(VOC)构建的殖民政权。这段历史不仅包含殖民者的掠夺与暴力,更暗藏原住民的政治智慧、跨文化贸易网络,以及早期全球化浪潮下